上海黄浦江畔,有一个地方,寸土寸金。
那里住着影帝、名媛、顶流,还有那个传说中一出生就赢麻的男人汤珈铖。
他的家族拥有浦东最贵的小区汤臣一品,每平方米能买下一辆国产小轿车。
外界只知道,这个男人21岁继承上百套豪宅、身家上百亿。
却很少人知道,他17岁吃抗抑郁药、21岁熬夜救公司、30岁开始资助几十名山区儿童。
在财富如山的世界里,他是那个不笑的公子。
有钱,却过得不轻松;有名,却活得很克制。
他曾说,自己最怕的不是破产,而是没人理解孤独。
有人生在起点,也有人在起点失去了方向。
01
1983年,汤珈铖出生在香港,家族根深叶茂。
父亲汤君年是地产大亨,母亲徐枫是台湾影后、制片人。
一个是商界巨人,一个是电影女王,他是被金汤匙捧在手心的孩子。
别人上幼儿园学拼音,他三岁就被带去拍电影。
别人还在背九九乘法表,他已经在父亲的膝盖上听股市行情。
按理说,这样的出身,应该一帆风顺,可汤珈铖的童年,却笼罩着一种压抑的安静。
他话少,不合群,讨厌热闹,喜欢独处。
12岁那年,父母因商业官司让他远走美国读书。
在陌生的环境中,这个内向的少年像被扔进冷水,语言障碍、孤独感、学业压力,让他迅速崩溃。
有段时间,他连校园门口都不敢靠近,看到人群就发抖。
医生的诊断很直接:抑郁症。
母亲徐枫放下事业,带着他环游世界治病。
有人说,那段时间的汤珈铖,像一只掉毛的小鸟,被母亲一点点哄着重新学会飞。
旅途中,汤珈铖无意间接触了股票,原本枯燥的数字世界,在他眼里却像游戏关卡一样有趣。
那一刻,汤珈铖找到了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东西。
有些孩子生来聪明,却也更容易被世界伤到。
02
15岁那年,汤珈铖第一次动用自己的投资直觉,用100万港币买入长江实业的股票,两个月后赚了40万。
母亲笑着说:“这孩子有李嘉诚那股子劲。”
从那以后,汤珈铖彻底爱上了投资。
白天看盘、晚上复盘,别人去打游戏,他看年报。
他不爱说话,却能精准判断哪支股票第二天会涨。
那几年,香港财经圈开始传一个传说,有个汤家少爷,炒股从没亏过。
但没有谁的命运是一帆风顺的,包括汤珈铖。
2004年,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年仅56岁。
那年汤珈铖刚21岁,刚从抑郁的阴影里走出来,又被推上了集团的最高位。
父亲留下的是百亿家产,也是千斤重担。
集团上千名员工焦虑不安、投资项目停摆、股价下跌,所有人都在看,这个少年能撑多久,汤珈铖几乎没时间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