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从另一种感知上理解了「全民综艺」——它是一种有「体感」的全民综艺,你是真真正正融入《歌手2025》这样一个「全民共此时」的「全民直播共同体」中,其他观众跟你有互动、有连接,我们在每周五晚,成为了一个以《歌手2025》为媒的赛博集体。
这样一番经历与体会,也驱使我重新思考「全民综艺」这个话题。
我想,结束这季歌手,或许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它在综艺浪潮几经更迭之后,它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定义「全民综艺」的契机。
而这样的处境,也让我们当此之时去反思「全民综艺」这样一个话题,变得更有必要与价值。
其实,「全民综艺」的困局本质在于媒体环境的嬗变,在今时今日越来越碎片化、圈层化的传媒环境中,一档综艺再想要做到「全民」,难如登天——
要怎样一档综艺,能锁住大家90分钟的「长注意力」、能让人们从自己的「兴趣茧房」走到「全民大厅」?
从某种意义说,这两年真正完成这道破题的,只有《歌手》。
它甚至不止做到了中国人民的全民综艺,也在卷入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海外音乐博主与爱好者也开始关注了这个来自东方大国的音乐综艺——
单依纯的《李白》《珠玉》在YOUTUBE单平台的海外播放量分别达到110万和97万,两首歌曲的海外浏览量分别突破899万和885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对《李白》引发的文化现象进行推荐;
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泰康表示,《歌手》在马来西亚非常有关注,民众从这个节目中认识了更多中国的歌手。
当然,要让《歌手》这个IP成为「音乐地球村」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和一场漫长的奔赴,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全民综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那么,回到它已完成的国内成就,为什么它能复活「全民综艺」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因为它形成了「全民歌曲」+「全民话题」+「全民歌手」的组合拳,三者缺一不可且互为表里。
有全民歌曲,没有全民话题,不会掀起全民热潮;
有全民话题,没有全民歌手,也不会掀起全民热潮。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音乐节目,可能有出圈舞台但没有全民现象,偶尔有出圈话题但也没有持续火爆的原因所在。
「这段念白太洗脑了,已经成了我和室友的每日口号。期末复习到崩溃时我们就互相甩一句『如何呢,又能怎』,瞬间解压。」
「『区区三万天,试试又能怎』,听到这里直接泪目,这不是我们社畜考研人的心声吗?单依纯把年轻人的焦虑唱成了潇洒的反抗。」
而单依纯本人也以既能代言00后的实力,又能代言00后的态度,一举成为2025年最耀眼的新晋「全民歌手」。
比如李佳薇的《天后》之所以成为「全民歌曲」,不仅仅是她铁肺天后的嗓音征服了听众,更是她本人的「十年逆袭叙事」成为了切中社会心理的「全民话题」——
「当『我嫉妒你的爱气势如虹』从李佳薇嘴里唱出来,原曲的不甘被转成被市场冷落的实力派对命运的不服,听得头皮发麻!」
「十年了!她终于把《天后》唱成了自己的战歌,94%得票率逆天改命,这就是铁肺女王的底气!」
「开口第一句我就哭了,这不是简单的翻唱,是把十年的委屈和倔强一次性倾泻出来,真·天后归来。」
人们期待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一个哪怕经历人生低谷,但是仍然坚持梦想、仍能保持高水准的人,能够凤凰涅槃、重上巅峰,这是人们最朴素却最期待的事必归正,亦是投射了每一个普通人对自己命运的期待——即使我也潜龙在渊,但只要我像李佳薇一样不放弃、不下牌桌,总有舞台的一束光会再次照见我。而李佳薇在《歌手2025》后再次成为「全民歌手」,正是她的存在,为拥抱这样价值观的人们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