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界,孙红雷无疑是一位极具辨识度的存在。
他凭借鲜明的外形特质与富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为观众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
不过近年来,孙红雷却屡屡被卷入舆论的漩涡。
这让不少粉丝与观众为他的演艺生涯及个人生活感到担忧。
直到近期孙红雷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们才发现,他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
1、厚积薄发的华丽蜕变
1970年,孙红雷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则是一名工人。
身处这样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一心盼着儿子能专注于学业。
但孙红雷却痴迷于霹雳舞,甚至经常逃课去青年宫练习舞蹈。
1988年,18岁的孙红雷独自奔赴重庆,在全国第二届霹雳舞大赛中斩获亚军。
他把获奖所得的冰箱变卖后,给家里寄去了700元。
这笔钱不仅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让父母对他的态度彻底转变。
在父亲的支持下,孙红雷选择辍学,跟随霹雳舞“明星艺术团”到全国各地演出。
他的舞技日益精湛,从艺术团一路跳到当地第一夜总会,成了哈尔滨有名的霹雳舞手。
那时的孙红雷,已经不需要再担心物质生活,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考入中戏,开始学习表演。
大学期间,孙红雷如饥似渴地汲取表演知识,刻苦训练。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国家话剧院。
在剧院工作时,孙红雷先后主演了《全是北京人》《居里夫人》等多部话剧。
其中,《三毛钱歌剧》更是让他斩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这个奖项,是对他夜以继日付出努力的认可。
不过,话剧舞台的小众性也让孙红雷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9年,孙红雷的人生迎来了重要转折点。
经人推荐,他获得了参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机会。
影片中,孙红雷的戏份不多。
但在张艺谋的悉心指导下,他学到了大量影视表演的技巧,顺利从话剧演员转型为影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