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巨星,
却比巨星更全能。
即使你不是港片的忠实观众,你也一定听过那些经典的旋律。
他是《东邪西毒》《大话西游》里哀伤孤寂的配乐缔造者,也是出现在众多电影中的熟面孔。
配乐、导演、编剧、演员、武指、制片……这些身份,全都属于同一个人。
他就是陈勋奇。
▲ 陈勋奇
有人称他是香港影坛的“六边形战士”、“最后一位全才”,因为你很难在他身上找到哪一项“短板”。
但这位几乎“全能”的老将,却始终游离在镁光灯之外。
他没有巨星的脸,也不爱搏眼球,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念,成就了香港影坛的黄金时代。
陈勋奇,原名陈永煜,1951年出生在广东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节奏还未如今日快得令人窒息。
那时陈勋奇最幸福的事,就是钻进漆黑的电影院,在一部部武侠片中,做着属于少年的英雄梦。
命运总是在不设防的时候拐了弯。
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陈勋奇不得不中学未毕业就踏入社会。
他却觉得,正好可以早点追梦。
陈勋奇喜欢音乐,尤其是电影里的配乐,那种一响起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旋律。
于是,15岁的他经亲戚介绍,考进邵氏录音部,拜师王福龄。
▲ 王福龄
王福龄是《我的中国心》《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钟》《不了情》等曲的缔造者,桃李满天下。
可这个小徒弟陈勋奇,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不但学得快,还特别能吃苦。
师父让他抄谱、试琴、练耳,他一项不落。每晚练到深夜,指尖被琴弦磨出老茧也不在意。
1970年,仅19岁的陈勋奇接到了人生第一份配乐工作——为张彻导演的电影《小煞星》配乐。
当时的他还只是初出茅庐的新手,面对姜大卫、狄龙、石天等人主演的大片,没人对他有期待。
可结果却令人惊艳,他创作的配乐节奏明快、层次分明,精准衬托了影片氛围,连张彻也罕见地点头。
自此,配乐江湖里多了一个名字:陈勋奇。
陈勋奇的配乐生涯,就像一支被拉开的弓,一经发力便一发不可收。
从七十年代起,香港影坛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们都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配乐师。
仅用了12年,他就包揽了香港和台湾近70%的电影配乐,此时的他不过才30岁。
尔冬升的《新不了情》(1993)《烈火战车》(1995)和程小东的《冒险王》(1996)等,均出自他手。
陈勋奇也与成龙是好友,两人合作的《飞鹰计划》《霹雳火》《玻璃樽》《十二生肖》等作品,每部都是经典。
“他很有钱的,成龙那时还是个武师,都跟着他,他买了很多车子,成龙都是找他借车开。”
▲ 成龙与陈勋奇
1981年,陈勋奇成立了永佳电影公司。
当时初涉电影的王家卫,进入永佳协助陈勋奇创作剧本。
但是,王家卫根本写不出商业喜剧故事。
陈勋奇惜才,力排众议把他留在公司里,这才有了《旺角卡门》的诞生:
“王家卫在我永佳待了7年。他只能我来用,因为他写的那些剧本,有时一句台词都不能用,让他改,改出来的还是用不了。
有时候实在来不及,当天就要拍戏了,就只好我自己边写边拍。但我又知道他是个人才,又不愿意赶他出去。对他实在是又爱又恨”。
后来,凭借《堕落天使》的配乐,陈勋奇拿到了一座香港金像奖。
从《东邪西毒》到《重庆森林》《一代宗师》,直到近年的《繁花》,都能在配乐中看见陈勋奇的名字。
几乎每一部经典港片背后,都藏着他的旋律。
有人调侃:“那几年,港片的配乐都一个味儿——陈勋奇的味儿。”
他的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院派,也不是单一套路的工业品。
既能给动作片注入荷尔蒙的爆裂,也能在爱情片中织出丝丝缱绻。
恰到好处,听来过耳难忘。
看着镜头后的人物演得起劲,陈勋奇心里痒得不行。
他想的不止是为他们配上动听旋律,还想亲自上阵,把故事讲得更透。
于是在70年代末,陈勋奇开始尝试做演员。
第一部戏是1978年成龙投资的《孖宝闯八关》,虽说是试水,却演出了几分硬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