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5天之内观看12部电影,让我一下子找到年轻时候的感觉。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候二战结束不久,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大家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在童年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影响了我的创作观。
六七岁时,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灯光暗,大银幕上的人物大特写宛若巨人。他从哪里来?我不禁好奇。顺着放映厅里的光束,我在观众座位的最后找到一个小窗口。我猜,秘密一定藏在那扇小窗口的背后。后来我认识的第一位电影放映员,教会我放电影,也教会我摄影。9岁时,我拥有了第一台放映机,经常在家里给小朋友放映卡通片。此后有一段时间,我上午上学,下午去电影院做放映员,一边放电影,一边观察胶片,研究一张张胶片如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是在电影院里成长起来的导演,从小在电影院接触形形色色的观众。从一开始创作,我就非常清楚,电影一定要讲一个在场观众都能够听得懂、看得懂的故事。这是我的一个创作原则。
页码:下一页